大会报告人
目录(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郭玉峰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一届张奠宙数学教育奖获得者
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联系的。数学上分属不同分支、看来完全不相干的概念之间的联系被发现,或者不同数学分支的结合形成解决重大数学问题的突破,这些都极大推动了数学的进展。重视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的整体性,包括中小学数学内容之间,以及与大学数学内容的联系,日益成为我国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关注的重点。报告将从中小学数学的某些具体内容出发,谈谈对这些内容联系与本质的理解,包括与大学数学相关内容的衔接。与此同时,结合当前中国单元教学的热点话题,提出落实单元教学,尤其需要把握数学的整体性。
郭玉峰,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现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基础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数学分委员会委员,是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国际组织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评审专家,曾任中国数学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
郭教授曾获首届“张奠宙数学教育奖”(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通鼎青年教师奖(2017年)、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2014年)等。目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教材(A版)分册主编,该分册教材获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她曾在Tsukub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y in mathematics、ZDM – Mathematics Educ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学报》、《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数学教育学报》、《教育科学研究》、《科技与出版》、《中国考试》等中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独立、合著、参编著作13部。
郭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涉及数学课程与教材、数学教育心理学。自2007年开始至今,她持续进行了十多年关于“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该工作的主要贡献是:从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入手,根据数学家的数学思维活动特点以及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内涵界定基础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建立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要素构成以及水平划分的理论框架,以及利用该框架指导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该研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逻辑体系并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此外,多年来一直参加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和编写,积累了一定的教材编写和研究经验。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教授,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前主编
在过去的40年里,英国采取了各种大规模的国家举措,旨在改善数学教学和提高数学成绩。这些举措包括国家课程、国家测试的引入、中小学国家战略,以及最近的“掌握”倡议。基于对政策和政策影响的分析,本次演讲将聚焦于这些改革的成功之处和经验教训,以及英格兰和其他地方未来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Jeremy Hodgen教授是伦敦大学学院教育与社会学院数学教育教授,也是挪威科技大学(NTNU)的客座教授。他主持了许多研究项目,包括KS3学生数学低成就的调查,代数和乘法推理的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如何最好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对多项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估,多项关于有效数学教学方法的审查。他在数学教学、教师教育、教育评估、国际比较和标准等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章。他的由纳菲尔德基金会资助的报告调查了16岁后学生(Post-16)数学参与情况,该报告对英国政府的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
Hodgen教授是英国皇家学会数学教育顾问委员会(ACME)成员和英国数学学会主席,目前也担任ACME的Post-16联络小组成员和英国数字技术工作组联合数学理事会成员。他从2011年到2018年一直担任国际期刊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主编。他现在还担任将数学学习扩展到18岁项目的专家顾问组成员。他也曾在伦敦的中小学教授数学。
香港大学讲座教授,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
在教师教育领域,“数学教师应该了解什么数学”是一个备受教师教育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自克莱因(Klein)在20世纪初提出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以及舒尔曼(Shulm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学内容知识(PCK)的概念以来,这一问题被广泛研究,然而目前仍未达成共识。基于两个关于教师数学知识的研究项目,本报告分析了不同学段的数学教师对于不同内容领域已经知道的知识和他们应该知道的知识,以及不同层面的数学知识在层次之间的联系。本报告指出,与其他形式的知识(如教学知识)相比,数学内容知识至关重要,这无疑是对已有研究的重要补充。最后,本报告强调了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重要性。
梁贯成,铜紫荆星章(BBS),香港大学讲座教授、健泰基金教授(数学教育)、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董事会主席,曾于1996年至2002年担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2019年至2021年担任香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梁教授主要研究不同国家的数学教育比较,以及不同文化对教与学的影响。他既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发起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价项目(PISA)在香港地区的负责人,也是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TIMSS视频研究和学习者视角研究(LPS)在香港地区的首席研究员。梁教授在数学教育领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并先后主编Springer出版的《国际数学教育研究手册》第二版和第三版。他还在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组织的一些教育项目中担任国际顾问。梁教授于2003年获福布莱特奖、2013年获弗赖登塔尔奖、2014年获国家教育部嘉许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15年获世界杰出华人奖、2017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铜紫荆星章(Bronze
Bauhinia Star)。2019年,梁教授被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评选为荣誉会员。目前,梁教授担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主席。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副主编
本次报告旨在进一步理解我们如何刻画和分析数学教与学,以揭示数学教育特定背景下文化特征。首先将进行理论反思,以阐明通过采用教学人类学理论(ATD)中发展的视角研究数学教与学中的文化因素的框架和方法论。具体而言,ATD中提出的教学范式和教学模式的概念,将在日本案例中加以讨论和进一步阐述,以刻画数学教学的特点,包括其中设计和实施数学课程时隐含或明确考虑的文化要素。随后,将介绍瑞士和日本数学课例的国际比较研究,该研究清楚地展示了在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背后存在特定的教学范式和模式(例如,日本结构化问题解决课程),以及这些范式和模式对塑造数学课程文化特征的影响。
Takeshi
Miyakawa教授在日本筑波大学学习数学和数学教育后,于2005年在法国格勒诺布尔的约瑟夫·富立尔大学获得数学教学的博士学位。他曾在日本(筑波)和美国(密歇根)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数年,然后在日本上越教育大学担任数学教育副教授。自2019年起,他担任东京早稻田大学正教授职务。
Miyakawa教授的研究兴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证明的教和学,这是他自博士研究以来的研究主题;另一方面是数学教师知识及在教师集体工作中对教师知识的学习,如日本的课例研究。他的研究常常采用国际比较的视角,以阐明数学教育的文化因素。
Miyakawa教授的贡献已然超越了国内范围。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活动,担任国际期刊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和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ehavior的编辑和顾问委员会成员;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和Hiroshim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副主编;以及ICME-14和ICMI Study 25的国际程序委员会(IPC)成员。
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教授,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主编
40 多年来,研究者发现语言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但是,发展概念理解具体需要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呢?本次报告介绍了一段长达 16 年的关于增强语言的研究旅途记录,这些研究的结果也形成了语言回应性数学课堂的实证扎根理论。
Susanne Prediger教授是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数学教育研究和教师职业发展研究的正教授。她是莱布尼茨大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新成立的德国国家数学教师教育中心(DZLM)的主任。16年来,她一直在研究语言的作用,并创造了“语言回应性数学课堂”这一术语。她在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参与了四个国际项目,并领导了多个国家级研究项目,这些项目中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设计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实施研究。她曾任欧洲数学教育研究学会(ERME)主席、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执行委员会成员和国际知名数学教育学术期刊Educational Studies of Mathematics的联合主编。
美国贝勒大学教授,全美数学教师协会前主席
考虑到过去10年来美国数学教育研究的趋势,特别是与K-12课堂中的数学教学有关的趋势,我们对研究与实践之间是否缺乏联系进行了调查,具体包括研究对实践的影响,实践对研究的影响,以及研究与实践的未来方向。我们以美国数学教师委员会在《催化变革系列》(2018、2020)中提出的与数学教学需求有关的四项建议为研究框架。这些建议包括1)拓宽数学的目的,2)在数学中建立平衡的结构,3)实施公平的数学教学,4)发展对数学的深度理解。
Trena Wilkerson教授在2020-2022年期间担任美国数学教师委员会(NCTM)的主席。她是美国贝勒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的数学教育教授,现任临时系主任。在此之前,她在高中教了18年数学课程。
Wilkerson教授因担任美国教育部资助的“GEAR
UP数学倡议”的负责人而获得了中小学科学和数学协会(SSMA)颁发的科学与数学综合卓越奖。在2022年,作为NCTM主席,Wilkerson教授出席了在中国上海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并因NCTM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工作,她被授予国际数学教学委员会艾玛·卡斯特尔诺沃数学教育实践卓越奖。
Wilkerson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数学教育、教师教育、代数教师的效能感、数学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她在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MTMS), Mathematics Teacher,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er: Learning and Teaching PK-12 和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等NCTM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她曾担任MTMS编委会主席,并于2014-2017年担任NCTM董事会成员,任期三年。她还在Investigation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Lesson and Learning Studies, School Science Mathematics Journal和Electron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等数学教育研究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第二届张奠宙数学教育奖获得者
教育公平一直是几乎所有国家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转型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在数学教育研究领域,性别是研究公平的初始维度,之后成为强调或结合公平的其他维度的跳板。本次报告主要介绍两项研究,第一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地的PISA 2015数学数据的二次分析,从四个社会因素(即社会经济地位、学校水平、学校类型和学校位置)的角度研究性别对中国学生数学成绩的总体作用。第二项研究利用2004年至2023年所有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决赛入围者的考试成绩,使用Mann-Kendall趋势测试和元分析等方法,考察我国中学最高水平数学考试中性别差异趋势的方向和幅度。 报告最后讨论将这些性别差异在我国学校体系中的社会和教育影响。
朱雁,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和香港工作多年,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她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获德国“洪堡资深学者”研究基金资助赴汉堡大学合作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公平、国际比较研究、数学学科的测量与评价、数学建模、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等。参与上海初高中数学教材编写工作。曾受邀参与How Chinese Learn Mathematics和How Chinese Teach Mathematics等多本英文专著的写作,并在数学教育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数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