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博“邮”记

郑英元

前   言

2008年夏天萌发了想收集世博会的邮品,以便了解世博150多年的历史,如有可能也可以借此机会与大家共享世博。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国内外各种渠道, 到2009年夏天,我已经收集到与世博相关的邮品(包括:邮品、明信片、实寄信封、邮戳等)5-6百件。 正好这年上海市要在国庆节举办“庆祝国庆60周年暨迎接上海世博会”的竞赛性综合集邮展览(图1)。于是我把我的邮品组成一部取名为《走进世界博览会》的邮集, 介绍150多年的世博会历史和上海为筹办世博会所做的努力。我的邮集在竞赛展出中获得镀金奖(图2),2009年10月9日在市里的颁奖大会上我上主席台领取奖状, 并被挂上奖牌(图3)。现在,我计划写几篇短文配上相关邮品向大家介绍世博会的历史,几届大型世博会的背景与风采,以及上海世博会概况,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陈志杰先生为我的文章中的邮品扫描方面所给予的帮助。

zyy5-1

图1: 在四川路桥邮政大楼举行邮展开幕式时的纪念邮戳

zyy5-2    zyy5-3

图2(左): 挂上镀金奖的邮集   图3(右):颁奖后在主席台上留影

世博“邮”记之一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当时的名称是“万国工业博览会”。这里分别介绍举办这届博览会的时代背景、筹备工作和展品概况。

1. 时代背景

19世纪前半叶欧洲处于工业革命的高潮,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图1、2),代替了人力和畜力,并使其效率成倍提高, 成为各种工业生产的原动力。在18世纪末英国就开始把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并逐步扩展到化工、冶金、机器制造和运输等部门。尤其是采煤业的迅速发展, 使英国成为欧洲最大产煤国(图3)。同时资本的高度聚集也使英国成为当时欧洲的金融中心。在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1837-1901,图4)军事与经济实力的增长, 大英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如在这个时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图5),满清政府是又赔款,又割让香港,从此香港有个维多利亚港湾(图6)。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在文化与科学也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如:《匹克威克先生外传》、《雾都孤儿》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图7), 《呼啸山庄》的作者埃米莉·勃朗特(图8),《简·爱》作者夏洛特·布兰特,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图9)等等。 这些因素都促使英国要充当世界舞台主角的欲望。也萌发了要举办一次世界博览会来显示英国的实力。

zyy5-4    zyy5-5

图1(左):瓦特及其蒸汽机(马里,1986)   图2(右):瓦特及其蒸汽机(马尔代夫,2000)

zyy5-6    zyy5-7

图3(左):英国纪念19世纪工业革命:“挖煤的手”(英国,1976)
图4(右):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头像(英国,1840)

zyy5-8    zyy5-9

图5(左):纪念林则徐诞生200周年(中国,1985)    图6(右):香港维多利亚港湾(中国,1995)

zyy5-10    zyy5-11

图7(左):查尔斯·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先生外传》(1812-1870)(英国,1970)
图8(右):埃米莉·勃朗特(1810-1865)的《呼啸山庄》(英国,1980)

zyy5-12

图9:纪念C·达尔文(1809-1882)逝世100周年(英国,1982)

2. 博览会的筹备工作

1849年6月30日一次历史性的会议在白金汉宫(图10)召开,参加的有女王的丈夫、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主席阿尔伯特亲王(图11)、 皇家艺术协会其他成员、全国博览会组委会成员和建筑公司成员。会议决定了在伦敦的海德公园(图12)举办世博会, 会议同时确定了世博会的基本框架和参展展品(主要是: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和雕塑作品等四类)。1850年1月3日世博会皇家委员会成立。 随后维多利亚女王便以国家的名义向世界各国发出参展邀请。世博会的建筑委员会同时开始征集展馆设计方案,结果无一设计方案中选。在这一筹莫展的时候, 一位普通的园艺师和建筑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发现一种叫王莲的绿叶(图13)竟可承载自己7岁的女儿。经过观察,原来叶子的背面有着粗壮的呈环形纵横交错的径脉, 它既美观又可负重。这给他建筑设计的全新灵感。不久,他在为朋友建造温室时,用铁栏和木制拱肋为结构,用玻璃作为墙面,首创了新颖的温室。 这种建筑除了简洁明快外,建筑构件可以预先制造,可以组合装配,成本低廉,施工快捷。为此,帕克斯顿向建筑委员会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很快得到官方和公众的认可,并被称为“水晶宫”(图14、15)。它从1850年底开始施工,六个月不到就完成了。这幢宏伟的预制构体的建筑, 由钢铁、玻璃和木头制成。占地19英亩,长606米,宽150米,高20米,中间穹窿顶高35米,巨大的钢铁框架被30万块玻璃覆盖,显得通体透明,壮丽辉煌。 这座原本是世博会的一个场馆,不料却成了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最受赞誉的展品,也成为世博会永久的标志。

世博会结束后,水晶宫移至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并以更大尺寸重新建造,并增加了仿古代希腊、埃及、罗马的一些庭院建筑和艺术品。 1854年6月10日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向公众开放。它作为伦敦的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存在了82年,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来此参观。但在1936年11月30日晚上6点, 从员工厕所烧起的一把大火烧遍了整幢建筑,第二天早上,除了一堆扭曲的金属和融化的玻璃,其它什么都没有留下。

zyy5-13    zyy5-14

图10(左):白金汉宫(英国,1980)
图11(右):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150周年邮票,右上为阿尔伯特亲王(英国,1987)

zyy5-15

图12:伦敦的海德公园(英国明信片,1906年11月1日实寄)

zyy5-16    zyy5-17

图13(左):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流域的王莲(巴西,1940)
图14(右):维多利亚女王登基150周年纪念(英国,1987)

zyy5-18

图15: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展馆—水晶宫(古巴,1998)

3. 博览会的展品

第一届的世博会于1851年5月1日上午9时开幕至1981年10月14日闭幕。估计参观者达六百二十万人次。展品超过一万三千件。最使参观者感到兴趣的是, 由锅炉房产生的蒸汽同时驱动各种新发明的机器,如:开槽机、钻孔机、纺织机械、抽水机等等。这些都使人们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在各地送来的展品中如:轨道蒸汽牵引机(图16)、高速汽轮船(图17)、起重机、以及厨具用品、铁制品也倍受关注。中国商人徐德琼, 以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1851年伦敦世博会,这是中国人参加世博会的最早记录。

最让许多欧洲人吃惊的是美国在博览会上显示的实力,这个原英国领地有五千多位企业家携带五百多项产品飘洋过海来参加世博会, 其中麦考密克(McCormick,1809-1884,图18)发明收割机最受到好评。这种收割机先是风靡美国,后来又通过各种博览会,推销到欧洲。 马克思在博览会闭幕前(10月13日)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提到了美国人的成功:“英国人承认美国人在工业展览会中得奖,在一切方面胜过他们。一、树胶, 有新的材料和新的生产;二、武器,有连发手枪;三、机械,有割草机、播种机和缝纫机;四、银版照相第一次大量应用;五、航海中的快艇。最后, 为表示美国人也能够供给奢侈品起见,特陈列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巨大金块一块和纯金的餐具一套。”

zyy5-19    zyy5-20

图16(左):19世纪蒸汽机车(美国,1944)    图17(右):19世纪高速汽轮船(美国,1996)

zyy5-21

图18:美国收割机发明者麦考密克(美国,1940)


(点击有蓝框的照片可以显示更清晰大图)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