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和感恩

—— 深切缅怀张奠宙先生

张福生

一代宗师张奠宙先生,是我永远的老师。张先生作为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对数学和数学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堪为全国之最,高山仰止,不可逾越!

怀念张先生,要追思的事太多了。我从三个方面,简单回顾缅怀。

一. 张先生是基础教育数学改革创新的引导者和推进者

在以前几十年中,我跟着张先生参与了不少学术活动和会议,拜读过他许多文章著作。他深厚的数学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极大的影响力、传播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总是能发现和抓住新事物、新观点,及早地介绍给全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引起大家的重视和研究,他在全国数学教育界影响深远,贡献巨大!

在我印象深刻的很多事中,我特别要提及的是数学“问题解决”。张先生是国内最早引进和传播这个思想和做法的数学教育专家之一。他开会发言,书刊撰文,传播案例,以各种方式大力推广和指导应用。对于扭转数学教学中刻意编造脱离实际的“应用题”,使学生无所适从的状况,起了极大的作用,在全国基础数学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接受和应用“问题解决”的做法,在一些专家、教师中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的新问题,就是脱离数学本质、脱离数学思维的“问题解决”。张先生及时发现并指出了这种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去数学化”倾向。在张先生的努力下,数学教学避免了在这个问题上的摇摆和扭曲,继续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

二. 张先生是计算器进课堂进考场的最早发起者和大力推广者

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计算器进中小学教材、进课堂、进考场,曾经被全国著名媒体记者赞为“2000年中国教育真正重要的进展”,“标志着教育思想的真正进步”!而这影响全国的大事,是张先生最早提出、大声呼吁并大力倡导的。

他1970年代末接触到计算器,就敏感地认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1980年代,他在各种场合提出在中小学引进和使用计算器。后来,在几次基础教育研讨会上,我都听到张先生力主计算器进入中学课堂。我和张先生的想法是一致的,我也多年呼吁计算器进课堂、进教材。当时有许多专家和教师赞同,但也有不少激烈的反对者。有了张先生的倡导和支持,我也就有了底气和勇气,我们一批志同道合者同张先生一起,排除种种困难和阻力,为达到这个目标作了十几年不懈的努力,终于一步步解决了计算器机型和功能的选择、质量和性能的保障以及定价和售后服务三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做到能符合教师的教学需求和绝大多数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最后,得到教育考试院特别是胡启迪,刘昌堃两位领导的支持,市教委正式发文宣布高中生可以使用计算器,并可带进高考考场,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在这个过程中,张先生在各个环节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缅怀张先生,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这过程中的执着追求和贡献。这里也不能忘记当时上海数学教材的主编陈昌平教授,他也是全力支持计算器进课堂、进教材的。陈昌平教授主编的小学数学教材,在介绍算盘和珠算的同时,开始介绍计算器。在中学教材中编入了有关计算器的内容和习题。

回想这近十年突破性的艰难历程,必须感谢为此作出努力和承担责任的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师生们,更加充满了对首先发起和全力支持此事成功的张先生的感激和敬仰!

三. 张先生是上海两期课改数学教材的把关者和维护者

在上海一期、二期课改中,张先生长期参加了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审查和课程标准的审阅工作,多年担任审查组长,为新教材的质量提升和完善,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

我有幸在张先生的带领下参加了二期数学教材的审查,他对各数学领域的广泛把握和深厚功力,才思的敏捷,见解的独到,发现问题的敏锐,做事的严谨,文笔的快捷,都使我无比敬佩。无论是教材中概念法则方法的表述和习题量与质的把握,他都非常精细严格,发现每个问题都严肃指出,决不放过,但对审查是否通过的审定结论上,又总是从爱护出发,尽量给予通过。他争取审查办的支持,突破编审“背靠背”的规定,直接与教材主编和编写人员沟通,耐心交换意见,帮助教材提高和完善。他的身体力行,带动了全体审查人员,都能认真负责,努力确保和维护教材质量的提升。

张先生原来只负责高中和初中数学教材的审查,但由于小学教材碰到了编写组与审查组不协调的问题,市教委审查办特邀张先生参与小学数学教材审查,并担任组长,他推辞不了,提出让我参加,他对我说“你参加我就接受”,这样我也参与了小学教材的审查。亲眼目睹了他审查时认真负责的作风和善于沟通、乐于助人的品格。在他担任组长以后,审查组与编写组的关系就没有出现大问题,一些不同看法都在气氛和谐的沟通中得到解决。

后来他腿脚不便,身体不好,不能亲临审查会,我代替他主持审查,但他每册教材都认真细致地审阅,写出详细的书面意见,还对我们最后写的书面审定意见进行把关。

缅怀张先生,要说的话太多,仅以此三点,略表敬仰之情。

最后要说几句。我自己也深受张先生的恩泽与教诲,终身难忘。1995年,有幸得到他的推荐,我和上海中学唐盛昌校长一起参加了ICMI召开的几何教学国际研讨会,成为亚洲仅有的两个代表,发表了两篇论文,受益良多。我跟许多中学数学界的老师们一样,崇敬张先生,感恩张先生!

张先生的逝世不仅是华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的巨大损失,也是上海与中国数学界与数学教育界的巨大损失!张先生的的成就和贡献永远留在数学教育者心中,留在我们一代代学生心中!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