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小刚

叶嘉昌  叶嘉民

小刚走了,是那样的突然,令我们几个和他同时代的舅舅措手不及,感到无比悲痛。我们在得知小刚病重的消息时,一直想到法国去看望他,但考虑到不懂法文,是否会反增麻烦, 故而犹豫不决的时候,他已经走了。

小刚是我们的外甥,但也是我们的同龄人。在我们相处的六十多年中,有太多的追忆和追思,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最初的回忆,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从有记忆开始,每年暑假或寒假,不是我们到他家,到那幢位于无锡梅园的漂亮小别墅,就是他家几个小孩子到我们家。 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也不分辈分,打打闹闹地度过了金色的童年。或许是年龄尚小,也或许是日子过得太平安,竟没有过多的记忆, 唯一的印象是他家有许多他父亲出国时带来的组装玩具,他能用组装玩具组装卡车,吊车等好多东西。

时间进入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小刚处于领导岗位的父母被打倒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几个孩子开始了艰难的历程。记得这是1966年夏天的事, 他家的3个孩子来到了我家,那也是刚刚被抄过家的我家避难,小刚最大15岁,最小的妹妹才8岁,那凄惨的情景永生难忘。那时的我们,由于学校停课,成天在家无所事事。 为了想今后可以有一技之长谋生,在大舅的带领下,我们自学起了无线电技术。那时,无线电是个新玩意,但是价格昂贵,市面上一台4管晶体管收音机,售价36元, 相当于一个职工的月工资。我们为了省钱,整天往返于中央商场和虬江路等上海旧货市场,淘廉价的处理品电子管,晶体管和电阻电容等元件来学习电子技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技术逐渐地趋向成熟,我们不仅能够熟练地修理,组装各种收音机,而且能够修理,组装电视机,甚至是在当时极为罕见的彩色电视机。 值得一提的是,小刚不仅具有熟练的手工技能,还具有超群的想象能力和非同寻常的实行能力。为了解决处理品高值电阻和低容量电容的测试问题,他发明了高灵敏度晶体管电表, 可以简便准确地测量高达几十兆欧的电阻和低至数PF的电容。他还发明了袖珍式晶体管示波器,这是一种可以精确地观测电路各阶段的电波的高级电子设备,而且, 这示波器居然还能够看电视。这些在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可能也算不了什么,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半导体晶体管在世界也刚开始展现头角, 在中国也只是4管来复式,6管外差式收音机水平。而他,一个十几岁的初中未毕业的孩子,没有任何人指导,如何能设计制作出由几十,上百个半导体组成的如此复杂的电子设备? 我们是无法理解,我们只能从遗传学去解释:人说男孩看母亲,女孩看父亲。小刚的母亲在年轻时,曾获得过上海市数学竞赛第3名,当年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是公认的才女, 懂5国文字。莫非是她,把基因很好地传给儿子了?

1

左起:肖刚、叶嘉民、叶嘉昌,摄于1965年

到了七十年代,小刚已去苏北农村插队落户,我们几个舅舅也去农村的去农村,去工厂的去工厂,各自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我们早已对上大学绝望,工作之余, 继续搞搞我们的无线电,过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日子。而小刚,此时已对学英文感兴趣。他对我们说,要搞深搞精无线电技术,一定要懂外语,特别是英语,是敲开世界的大门。 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开始学外语的第七天,我门陪他到福州路外文书店买英文书,他能随意地说出英文书名的中文意译,我们不信,随后翻阅了插在书中的出版者写的中文摘要, 居然屡试屡中。我们更清楚地记得,之后不久,他装了一个高灵敏度的短波收音机,在宁静的深夜,可以清晰地收听到BBC电台广播,他能为我们作同声翻译了。我们曾问他, 为何能学得这么快?他讲了人的记忆原理:记忆分为永久记忆和临时记忆,学习的目的是要把临时记忆中的单词尽快地放到永久记忆中去。为此他用循环记忆法来每天背700个单词, 当该单词已属永久记忆时,则将它剔去。临时记忆单词逐渐地减少,永久记忆单词逐渐地增加,最后,整本牛津词典单词都成永久记忆了。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方法,可惜我们是凡夫俗子, 经不住这种大运动量学习法,不久便偃旗息鼓了。以后,他的兴趣已转向数学,他对我们谈起过N维空间,代数几何学以及其他许多数学的新名词,无奈我们的数学水平太低, 就像是对牛弹琴,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再以后,他进入了一人世界,此时的他,已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没有人跟得上他的思维了。我们知道小刚是个难得的天才, 他不上大学深造是国家的损失,每次到了推荐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全家和他一样紧张,为他的落选而难过。特别是小刚外公,每次小刚落选的时候,他总是责怪小刚父母, 在解放前夕,他给医学博士毕业的他们买了去美国的飞机票,为保证他们在美国的生活,还在美国银行为他们存了5000美元,这在当时都是巨款,为什么要放弃去美国? 结果是害了小刚。(注:小刚父母此时是中共地下党员,根据党指示留守上海,准备迎接上海解放)在那崇尚白卷的日子里,任有多少知识也不可能获得推荐上大学的。 小刚是年年推荐,年年落选。一直到文革后期,在他父母部分被解放的情况下,才以末代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进入苏州师范学院学习英文。

好在不久“四人帮”倒台,恢复了高考制度,中国进入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小刚则更多的是作为传奇人物被报道;中科大破格录取的无师自通的数学研究生, 三年读完一般需读六年的法国国家博士,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以及代数几何学中的肖曲面等等。但是,在我们眼里,他还是以前的小刚。他在留法前学法语时,住在我家, 经常看到他呆呆地站在窗前,既未听到他大声读过单词,也没有见他刻苦攻读,通宵达旦熬过夜。但据说他很快渡过了法文关。有一个舅舅恢复高考后,考入了同济大学, 在他开学的第一天,他接到了小刚从安徽合肥中科大打来的祝贺电话,笑问当个大学生的感觉如何?并传授自己的经验:读书要讲效率,不要流于形式。成绩只要八,九十分即可, 多下时间可选读自己喜欢的课程等等。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他的舞台已转移至法国,我们有的也出国留学,工作去了。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依靠电话和电子邮件。虽然我们在不同的国家,从事不同的工作,专业也不同。 但是,他的思维方法以及智慧还是像以前一样感染影响着我们。我们的母亲,小刚的继外婆曾经对我们说过,她做过一个梦,梦见一只金凤凰升空, 后面几只草鸡咬着凤凰的尾巴也一起升空了。正如她的梦中所见,凭借小刚带给我们的榜样和勇气,潜移默化,我们几只草鸡也起飞了。 有的还成为日本科学文化省认定的最高级别的设计工程师,终身受聘于日本的东京设计事务所。

时间跨入了21世纪,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来就不安于现状的小刚也开始萌发了想进行新挑战的念头。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太阳能利用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效率, 他频繁地来往于中法之间,满腔热情地想把它移植到中国。我们深知小刚是个天才学者,天才科学家,但也深知他不是一个商人,他没有从商的经历和经验。 特别是从一个国民整体素质高,各种法律法规健全的发达国家来到一个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单凭技术是行不通的。我们支持他的新挑战,但也不掩饰担心。 我们认为,家庭第一,作为底线,他不能辞去法国大学终身教授的工作。后来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他在上海搞太阳能期间,我们见过几次面。他,一个洋教授,背挎着旅行包,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跻身于地铁,公交车的形象,令我们感到汗颜。在习惯于公费用车的中国, 像他那样,在用车上都要公私分明的人,是很难被理解的。但正是他得到广泛尊敬的理由之一。

2

肖刚和舅舅等亲戚们在一起。前排右一为肖刚, 2010.4.9摄于上海壹号饭店

小刚尊长孝顺,对继外婆奶奶长奶奶短不离口,每次出国回来要给她带礼物。小刚寡言但并非不善言,他往往能几句话就把一个复杂的现象解释得很清楚。他重知识,识大局, 轻私利。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更鄙视趋炎附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的这一名言是他的真实写照。

小刚走了,还不到63岁。我们痛切感受到天忌英才。但是,我们更知道,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存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它所发出的光辉亮度。一个人,如果在代数几何学,英文学, 法文学,计算机学,电子学,清洁能源利用学等每一领域所达到的成就都能使别人跑上一辈子的话,他等同已活了几辈子了。

肖刚不朽,我们永远怀念你,安息吧。

舅舅  叶嘉昌  叶嘉民  2014.9.5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