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参加“高等数学”教材编写的回忆

徐钧涛

1970年工农兵学员进校“上管改”,旧的教材不能用,必须编写新的教材。后来清华大学出了本“一把锉刀捅破了窗户纸”的“微积分”,各地仿效。上海决定出三套书:

1.以复旦大学为主,有上海师大、上海科大参与编写的理科用“高等数学”(上、中、下三册);

2.由同济大学编写工科用“高等数学”(上、下二册);

3.由化工学院编写“微积分”(一册)。

我和原师院张方盛老师一道代表上海师大被委派去复旦大学参加编教材。复旦大学数学系原来编1958年版“数学分析”教材的成员几乎都参加:其中有老主任陈传璋及金福临、欧阳光中、朱学炎、吴卓人等老师。科大来的是黄育仁和另一位老师。我们于1972年底开始每天聚在一起,讨论大纲、分头编写。编写组由复旦的秦曾复老师专门和市里联系,据说市里的头头朱永嘉也一直很关心。

编写内容删繁就简、减少推导、给出结论为主。为了突出政治、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我们还组织学习了马克思“数学手稿”、马恩列斯“论数学”两本册子。因为马克思有“微分是特殊的零”的有关论述,教材中也记述了“微分是零”的内容。这件事在编写组内、复旦系内引起很大争论。各校在教学中也意见纷纷。直到1975年左右“辞海”重新修订理科分册,李锐夫先生与我一同去参加讨论,关于“微分”的条目也意见不统一,后来周彭年先生提出了一个描述性的讲法:“dy=f’(x)dx是函数y的微分”被采纳,修订版“辞海”1976年就是这样定稿的 。

(辞海1976年修订稿理科分册第44页:【微分】设函数y=f(x)的导数是f’(x),f’(x)dx称为y的微分,记为dy,即dy=f’(x)dx,dx称为自变量x的微分,它们的比就是导数dy/dx=f’(x)。)

1

这套教材197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系首届工农兵学员就使用过。

1974年底及1975年,教材上、中两册又修改出了二版,为了联系实际,编写组还去上海机械学校(复兴路陕西路口)旋转活塞发动机会战组参观,到过试验现场。旋转活塞发动机这一课题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涉及解析几何曲线的参数式、微积分中参数曲线的面积计算、包络线等)也编入了教材。但很快1976年文革结束了,这套教材也到终点了。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