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系工作的日子

马继锋

我是1964年考入华东师大物理系物理专业的,同年11月服从安排,转为新建的上海市半工半读师范学院第一届机械专业的学生。所谓“半工半读”就是一周学习理论课,一周到校办厂机床车间劳动,学习开车床,加工零件。1966年文革开始后,学校停课搞运动,直到1970年离开学校到崇明军垦农场(富民农场)锻炼。

1971年9月我在军垦农场锻炼结束,分配到数学系工作。当时,数学系、物理系和校办厂三个单位合在一起,由工宣队领导,刘宗海老师是领导小组成员,他在数学系办公室接待了我。那时首届工农兵学员已于1970年底进校,我的第一份教学任务是和物理系的章元石老师、汪宗禺老师、数学系的毛羽辉老师四人组成物理组,给工农兵学员上物理课,工农兵学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仅有小学的程度,物理课是从最基本的力学概念讲起,由汪宗禹老师主讲,我跟着学习。除此以外,我还和学员一起在校挖防空洞,到嘉定马陆公社劳动。

1972年培训班进校,我和学员一起下乡、下厂。

五校合并后,1973年我与原教育学院的姚仲琪老师一起给73级2班的同学上物理课,由姚仲琪老师主讲,我辅导,期间姚老师鼓励我讲了几节课。

1974年9月到1977年7月,我担任74级1班的辅导员(2班、3班、4班的辅导员依次是祝杜林、童师傅、郭大华),74级1班是计算专业,主要课程由林克伦、徐锦龙老师等计算数学教研室的老师担任。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刻苦,尊敬老师,和任课老师的关系都非常好。尤其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他们真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学习,为今后胜任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77年9月,我和留校的工农兵学员一起进修了一段时间,听蒋鲁明老师主讲数学分析。

1977年底,高考恢复,1978年初77级学生入校。

1978年春天开始酝酿分校。分校后,原在数学系办公室工作的杨尘、顾鹏飞、毛爱珍、高守龄等都回原来各单位了,办公室只留下乔理一人。总支书记张波和副系主任吴珠卿分别找我谈话,希望我到数学系办公室工作。我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数学系办公室工作。

系办公室的工作比较杂,特别在我刚接手阶段,人手紧缺,没有细致的分工,总务、设备、办公室、教室、学生考勤、教务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都要干。后来毛乾兰同志调来数学系搞总务,我主要承担研究生工作秘书。

研究生工作秘书的主要任务是在分管研究生工作的系主任的指导下,做好招生宣传,落实各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复试,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各位导师商量每学期的教学安排,协助导师组织论文答辩等。我亲历了数学系的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起步过程。1978年,除了郑伟安是特招外,有代数、控制论、概率统计、复变函数、泛函分析等方向招了研究生(代数8人,控制论5人,概率统计3人,函数论 5人 )。随后几年,数学系的研究生规模逐步扩大,微分几何、代数数论、李代数、运筹学、计算数学、微分方程(常微、偏微)、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等方向也陆续开始招收研究生。我们华东师大数学系培养的王建磐博士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的18名博士之一。

办公室的工作表面看上去是平凡的、琐碎的、忙碌的,但事实上,在拨乱返正的七、八十年代,随着数学系日新月异的发展,办公室的工作时时面临新挑战,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个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成熟。

1983年,我被任命为数学系办公室副主任。

1986年,我被任命为数学系办公室主任。

1988年9月,我被任命为数学系副系主任,分管人事和行政。

1992年春,我被调到校长办公室工作,离开了工作14年的数学系办公室,离开了朝夕相处21年的数学系师生。

在数学系办公室工作的几点体会:

从1978年到1992年的14年中,我与数学系办公室的同志们亲如家人,徐振寰、吴珠卿、胡志琤、乔理等象师长一样关怀、引导、指点着我逐渐适应、熟悉系办公室的工作,倪明和我就如亲姐弟般的默契合作,我们一起探讨办公室工作的规律,制定各个岗位的工作规范,尝试使用新的设备和手段改进办公室工作,努力使系办公室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为数学系的发展保驾护航。

数学系的良好的风气、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滋养着我。一个单位的风气和工作氛围看似无形的,但在其中工作的人是确确实实感觉得到的。在这样的单位工作心情舒畅,工作有劲头。数学系好的工作环境、和谐向上的氛围是历年来的老师们长期积累和沉淀形成的。这里既传承了李锐夫、程其襄、曹锡华等老教授们留下的爱国爱党、团结互敬、严谨治学、尊师爱生、勤奋向上的好氛围;又有徐振寰、胡之琤等党的好干部,他们关心人,爱护人,理解尊重每一个岗位上的同志,善于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为数学系的发展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还有曹锡华、胡启迪、陈志杰等历届系主任、副系主任一大批数学系的骨干力量,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没有当官谋利的杂念,满怀着为建设好数学系奉献的决心,正如陈志杰老师讲的,当系主任如服兵役,是应尽义务,应该全力以赴。在全系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团结向上、做事认真的良好系风和职场氛围。我有幸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了21年,特别是在徐振寰、胡之琤等同志的身边工作,在胡启迪、陈志杰两位老师担任系主任时我分别担任系办公室主任和分管人事行政的副系主任,和他们接触更多,受到的教育更多,感受更加深刻,他们都是我的人生导师,我是他们的编外学生。这21年里,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系里张雪野、林克伦等多位老师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我感恩数学系给了我这么好的工作氛围。

办公室的乔理老师在数学系是最受人感激佩服的,他在学校的教务系统中也是颇有名气的。他负责本科生的教学管理,排课、调课、教室安排、考场安排、教学任务书的下发、学生成绩的登录和信息的处理、学籍的管理、……等,数学系是大系,学生人数多,教务工作量大,他就加班加点地干。在他眼里,没有节假日,没有寒暑假,经常可以在星期天和节假日在办公室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完成每一份任务、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系办公室的乔老师”给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978年以前,由于他坎坷的政治经历,乔老师的认真负责是和谨小慎微连在一起的。而1978年以后,他的问题得以平反,乔老师真正得到解放,焕发出无穷的干劲,他的认真负责体现出了他对工作的爱,对数学系的爱,对学生的爱。他于80年代中期,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和乔老师一起工作了14年,他严谨细致的作风教育着我,鞭策着我,他就是我身边的一面镜子。1986年10月,乔理同志与程其襄、钱端壮、周彭年、徐春霆四位先生一起退休,系里召开欢送会,在会上,我与倪明一起向乔老师献上小诗一首,表达我们对乔老师的敬仰之心:

献给乔理同志的歌

您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一片,

您是预报春来的红梅一支,

不,您就是您啊,

乔理同志,

您有你的追求,

您有您的价值。

您把您的青春、智慧、才华,

倾注到平凡的工作--教务管理,

您把您的一颗心啊,

奉献给了万千个桃李。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您几十年的辛勤操劳。

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你放弃休息,

数不尽多少个晚上,

别人都下班了,你还在灯光下写和抄。

只看见您黑发变白,

银霜爬上了眉梢。

老师们通过几个系上课的比较,

纷纷称赞老乔:

“数学系的教务工作,

细心、准确、周到。”

同学们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

得到了乔老师多少关照,

踏上工作岗位多年,

还忘不了办公室的老乔。

您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一片,

您是预报春来的红梅一支,

不,您就是您啊,

乔理同志,

您有你的追求,

您有您的价值。

您也是教育战线辛勤的园丁,

为桃李生长施肥、锄草,尽心尽力。

看今朝,

神州大地,

万千桃李娇娇,

您在从中笑。

倪明同志是1984年本科毕业留在数学系工作的,他年轻热情,精力充沛,敢于打破常规,积极探索,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激励。和倪明同志相识是在他担任学生干部时,我在系办公室负责数学馆教室的管理。当时,各教学大楼的脏乱差情况比较严重,于是我和学生会商量,发动学生,各班承包教室,学生轮流做值日生,系办公室组织每天检查,根据地面、桌椅、黑板打扫的清洁程度给予评分,并公布在大厅的黑板上。检查和评分工作由我和学生会干部担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个教室脏乱差的面貌有所改观,为老师和同学提供了比较干净的学习环境,就连一些外系的同学也喜欢到数学馆来复习功课。数学系的教室管理得到了总务处大楼管理科高念理科长的好评。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倪明同志接触较多,他的认真踏实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1984年7月他毕业留校,留在系办公室担任教务工作,准备接乔理同志的班。从此,我们俩共事了将近六年,直到他调到校长培训中心工作。

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逐渐感到这个青年同志不但较快地熟悉了教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而且不安于现状,有思想,有追求。他留校后不久,就和刘庆一起研讨、摸索用计算机打印学生成绩记录的事,八十年代数学系的计算机还是纸带穿孔的,他和刘庆不断摸索,不断试验,终于搞成了,这是全校的首创啊!

我们俩成了好朋友,一起谈论系办公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讨论高校基层单位教务工作的规律,起草系办公室教务、总务、设备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规范。不断思考改进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是倪明这个青年同志积极探索,勇于追求的精神鼓励着我不断向前。

倪明同志既认真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又胸怀远大目标,并善于向周围各位老师学习。这样一种追求和努力使他成为张奠宙先生所讲的上海数学教育界有名的三剑客之一。

我感恩有这样的青年朋友。

我感恩工作了21年的数学系!

数学系办公室合影(八十年代中期)

1

左起:王静宜 马继锋 倪明 乔理 王迎娣 许娅萍 徐振寰 胡之琤 黄涌新

(点击图片可显示更清晰原图)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