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才的传奇

— 工艺篇

李克正

经常有人将数学家描写成书呆子。确实有些数学家 (还有理论物理学家等) 只擅长理论研究, 动手能力很差。但肖刚绝非如此。

上一篇中说过, 肖刚用的高灵敏度收音机是自己安装的。肖刚很小就“玩”无线电, 做过很多电器。在他插队时, 中国市场上刚有电视机 (9 寸黑白的), 当时的元器件质量还很不可靠, 在今天看来都是垃圾。而肖刚就是用这类元器件的处理品 (工厂淘汰的), 为家里安装了质量可靠的电视机 (如何用质量不可靠的元器件制造质量可靠的整机, 是很不简单的学问和技术)。 他曾跟我说, 那时他家里的人并不很支持他学数学, 说还不如学电工更实用些, 对家里还有好处。

肖刚动手做的远不止电工。他爱人陈馨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他们在上海的家中, 有一次陈馨想把家具重新摆放一下, 这当然是很麻烦很累的事, 肖刚认为没必要, 但拗不过陈馨的兴趣, 于是就考虑了一下, 很快造了一辆平板小车, 对搬移家具很方便且省力, 陈馨很是惊喜。

出国后, 我们在通信中曾多次讨论文献搜集问题。当时国内科技文献匮乏, 代数几何的文献尤其少, 为了回国工作我们必须自己带回充足的文献。可是如何把那么多文献带回国呢? 何况我们没有那么多经费。肖刚考虑了多个方案, 最后确定缩微摄影是可行的。他很快就成了这方面的专家。

缩微摄影机是很昂贵的, 其心脏是一个高清晰度 (分辨率要达到 500 条“线”) 的镜头。肖刚在旧货店淘到一个这样的镜头, 用废旧物品攒成一台缩微摄影机, 拍了大量的文献。 由于压缩率很高, 一张胶片上可装下一本书。那么怎样读胶片呢? 这又需要专门的投影读片机, 也很昂贵, 其心脏也是一个高清晰度镜头。肖刚又从旧货店淘到这样一个镜头, 用废旧物品攒成一台读片机。在当时, 用电脑储存文献还只是远景, 缩微胶片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那么, 回国时如何带回如此笨重的缩微摄影机和投影读片机呢? 很简单, 把两个镜头拆下来带回, 其他部分就扔到垃圾箱里了。

上一篇说过, 肖刚后来对计算机有兴趣。在 PC 机刚诞生不久, 肖刚就自己攒 PC 机了。我去他那里总是看到“裸机”, 没有外壳的。他经常改造机器, 凡是有新功能很快就跟进。

如果电脑坏了怎样修呢? 在今天很简单, 哪块板坏了就拆下来换块新的, 坏的就扔了。但在那时, 这样做是很昂贵的, 所以中国修理电脑的人往往都是换元件 (chip) 而不是换整板 (board)。 但要在整板上查出是哪个原件坏了, 可能是很困难的。

有一次, 肖刚发现自己的 AT 机有个毛病: AT 机有两种运行速度, 在慢速运行时没有毛病, 而快速运行有时会出错, 经过多次试验, 肖刚确定应是只有一个开关偶然会出问题, 那就需要找到这个坏开关。总共有 1024K 的内存, 由 64 个 16K 的内存块组成。如何找呢? 肖刚先编了一个程序, 可在运行出毛病时锁定地址, 然后经过大量运行找到了坏开关的地址。 那么这地址究竟在哪块内存中呢? 肖刚研究了主板上的所有元件, 发现其中有一个 ROM 记录着各块内存的地址, 这就找到了坏内存块。

下面的问题是如何更换内存块。每个内存块有数十条腿焊在主板上, 主板上元件很密, 要拆下来不烫坏其他元件就很不容易, 而要焊上新元件的几十个焊点又不损坏元件就更难了。 我非常佩服肖刚高超的技术。

近年来, 肖刚花了很多功夫于太阳能利用。我虽然对此了解甚少, 但知道他不仅是做理论研究和设计, 而且在工艺上也是自己动手的。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