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玲老师, 1936年出生于浙江临海。2011年3月28日因病去世。 1954年进入华东师大数学系就读。1958年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数学分析和函数论的教学工作。 1964年因两地分居, 调往爱人工作的国防工业单位,随企业辗转在景德镇工作。先任昌河工学院副院长后调入航空工业系统,主持和从事成人高校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曾兼任江西省成人高校数学协作组组长。工作中重视数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成果卓著。后期从事数学史的研究。2006年患病以来, 多次来上海治疗, 与大家多有交往。
以下是过去的同事们的追思笔谈。(欢迎加入)
张奠宙:
李惠玲老师1958年留校后, 分配在分析教研室。1960年,分析教研室一分为三: 函数论、微分方程、概率论。 我和她同在函数论教研室。她平时单身一人, 只在探亲时才和爱人团聚。 我记得她非常勤奋。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努力打好基础, 准备进行科研。 1962年,我们当时的一个讨论班是读哈尔莫斯的《测度论》, 她做了大量的习题。准备在泛函分析方面从事研究。不过,因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必须优先满足国防工业的需要。所以1964年,她就去了河北, 在大山里从事一些教学工作。
文革之后, 我们常有联系。由于我从事一些现代数学史研究,知道曾炯之是江西人,但是因为1943年就去世了,资料非常少。我就请他到他的老家调查。 李惠玲老师工作非常认真,特地到江西新建县 调查,为科学出版社的《现代数学家传记》写了“曾炯之”一文。这是最详实的一篇资料,至今仍为大家引用。
李惠玲老师是一个真诚坚强、极端负责、热爱生活的好同志,和大家相处融洽。2006年她病了,在上海手术。我在2007年和2008年见过面。对疾病她非常乐观。 有坚强的毅力,后来我身体也不好,没有机会再见。但是常有短信往来。我常说要向她学习战胜病痛的精神。安息吧,李老师。
陈志杰:
我还能记得1958年我们入学时,李老师是第一大班的辅导员,而我是第二大班,我们的辅导员是薛天祥老师。因此我只有她在年级大会上讲过话的印象, 其他接触就没有了。直到1962年4年级的时候,我也参加了函数论组的《测度论》讨论班,这时才与李老师有更多的接触。只觉得她为人和蔼可亲,没有老师的架子, 很关心我们年轻人。做报告和讨论习题都很认真,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不过我后来因为参加《抽象代数》读书班,有冲突,只好中途退出《测度论》讨论班。 我在毕业留校后,我们成了同事,尽管不在一个教研室,她也很关心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可惜不久后她就调走了。以后从老同学梁小筠处得知她患病了, 并以坚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直至最后一息。谨在此表示我对李老师的深切哀悼,李老师安息吧!
茆诗松、严惠萍:
我们与李惠玲老师同时于1954年秋考入华东师大数学系,入学前她已是一名共产党员,很受大家尊敬。当时年级里党员不多, 为在年级内建党支部她与另外几位老党员(方芃、徐振寰等)作了大量工作,发展党员,到毕业时(1958年),全年级已有近20名党员,党支部在同学中很有威信, 这与她以身作则、模范示众很有关系。之后这些党员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
毕业后她留校,我们两人中一人留校、一位分配到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正值向“科学进军”时期,李惠玲老师与我们一面教学一面发奋攻读概率论填补空白, 为建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研组而奋斗。李惠玲老师与我们常为一道习题、一个概念发生争论,她的认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她被分到函数论教研室去了, 后又调至江西景德镇市工作。业务上联系就少了。之后她又返校过二次,得知她在当地职业教育做领导,工作很有成效。退休后仍快乐地生活着,学画画、练书法。 从她寄来的照片看,她把自己的字画裱出来挂在客厅里,把家里布置得很有生气。
不幸晚年得不治之症,经手术和放化疗,一度好转,但终因年老体衰于今年3月28日去世。这是她与疾病顽强抗争的最后五年,老同学都很钦佩她的这种精神, 值得大家学习。
李惠玲老师,安息吧!
华煜铣:
李惠玲老师:
你是我政治上的领路人;
你工作兢兢业业、待人真诚热情、生活艰苦朴素,永远是我的榜样;
你患重病时的坚毅、乐达以及对生命的追求的顽强精神,令人敬佩;
你对我的教育与帮助,我终生难忘;
你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安息吧,李老师!
唐瑞芬:
勤奋、朴实、乐观、执着
-----我印象中的李惠玲
读书时,认真勤奋,虚心好学。
工作时,刻苦钻研,力求上进。
生病时,开朗乐观,坦然面对。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李惠玲。
永远保持着淳朴的乡土味,
永远向往着前方的召唤,
永远严格地要求自己。
面对着苦难的人生,永不言退,永不放弃。
怀着坚定的信念,执着地、乐观地追求美好的生活,追逐毕生的理想。
向红已经送你回归临海,老朋友们都在为你送行,我们都在怀念你!
愿你和老伴一起,在故乡的山水怀抱中,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