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新与华东师范大学算子代数中心

胡善文 王子竞

华东师范大学算子代数研究中心创立于2010年,从成立伊始便致力于研究算子代数与非交换领域的前沿问题, 至今已逐步发展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算子代数与非交换几何研究平台。

算子代数研究中心的第一任主任是国际知名数学家林华新教授。林教授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86年于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获博士学位。 2005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7年,林华新教授被教育部评为长江讲座教授,2011年受聘国家特聘专家。2013年,林华新教授成为美国数学会首届会士。 2023年,林华新教授(与龚贵华和牛壮)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获前沿科学奖。林华新教授于2016-2022 之间担任《中国科学:数学》编委,目前担任《Annals of K-theory》 编委以及《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副编辑。

林华新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算子代数及其在动力系统和量子力学方面的应用,在Ann. of Math,Invent. Math,Duke Math, J. Adv. Math 等国际顶尖数学期刊上均有发表。林华新教授是C*-代数分类理论与近似表示(quasi representation)理论的领军人物。 1994年,林华新教授解决了著名的 Von-Neumann-Halmos猜想,这是矩阵理论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数十年来许多数学家,包括J. von Neumann 本人、 R. Kadison、 P. Halmos、 C. Pearcy、 A. Shields、I. Berg、D. Voiculescu、K. Davidson 等都对这个著名问题做过研究。为此,美国数学评论专门作了“Featured Review”(MR1424963)。2003年, 林华新教授在国际顶尖期刊Ann. of Math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作者单位发表了题为“Classification of simple C*-algebras and higher dimensional noncommutative tori” 的高水平文章。 2011 年,林华新教授对 “Z - 稳定 C* 代数”(Z-stable C*-algebras)进行了完全分类,并以华东师大为作者单位在另一国际顶尖期刊 Invent. Math 发表了这一结果(文章标题为“Asymptotic unitary equivalen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simple amenable C*-algebras”)。

除数学界自身关心的重要问题之外,林华新教授还重视数学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之间的跨学科交流与互动。林华新教授的诸多结果都具有跨学科影响力。2012 年, 林华新教授发表在国际顶尖高影响因子期刊《PNAS》上的论文引入了 “逼近对角化”的概念,从全新的角度对美国科学院院士R. Kadison 教授约 30 年前提出的算子代数矩阵对角化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PNAS》即《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缩写 PNAS,ISSN:0027-8424),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的周刊。它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也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Cell,Nature, Science,PNAS)之一,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经典期刊。自 1914 年创刊以来, PNAS 一直致力于提供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 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该期刊收录的文献涵盖医学、化学、生物、物理、大气科学、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2014 年最新发布的影响因子为 9.803,特征因子(Eigenfactor) 为 1.6033(2011)。在 SCI 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已成为全球科研人员不可或缺的科研资料, 在 SCIE 所有期刊中,特征因子位列世界第二。

2023年7月,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挪威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David Mumford 在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Basic Science,简称 ICBS)的题为“Consciousness, robots and DNA”的报告中提出一个问题:“Whether there are, nearby, within a small tolerance, an n-tuple of commuting self-adjoint operators so one may project them to a common eigenvector subspace?”。 这一问题与量子力学中近似宏观唯一态(Approximately Macroscopically Unique states)的存在性紧密相关。林华新教授随即撰文对这一问题n>2 的一般情形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但是紧接着直接证明了近似宏观唯一态的存在性。2025年,这一重要结果发表于国际一流期刊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标题为“Existence of Approximately Macroscopically Unique States”)。

1

林华新教授参加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并获前沿科学奖

在科研之余,林华新教授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林华新教授于华东师范大学大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培养了 Efren Ruiz、Nancy Livingston、Sun Michael、Ro Min、 Hendrickson Allan、孙伟、魏常果、姚洪亮、花家杰、颜倩倩、张一凡、王苍园、符玄龙、刘一凡、韦斯翰、王若飞等博士十六人,硕士两人,并引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挪威科学与人文学院外籍院士、丹麦皇家科学与人文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Gustave C. Kuemmerle 教授Richard V. Kadison、 国际知名数学家C*-代数分类理论的开创者、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丹麦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George A. Elliott教授、ICM报告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 Mikael Rørdam教授,加盟华东师范大学受聘荣誉教授。

2

校党委副书记朱民为Kadison教授颁发聘书、佩戴校徽

3

校长陈群出席仪式并为George A. Elliott教授颁发聘书、佩戴校徽

4

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为Mikael Rørdam教授颁发华东师大荣誉教授聘书

此外,林华新教授还促成了华东师范大学为世界著名数学家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曾长期担任国际顶级数学期刊 Acta Mathematica主编的Haagerup教授颁发荣誉博士学位。

5

校长陈群代表校学术委员会向Uffe Haagerup教授颁发了名誉学位证书

6

陈群(右一)、王建磐(左一)、林华新教授与Uffe Haagerup教授(左二)交谈

我国的名誉博士学位制度,始于1980年2月份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名誉博士学位的授予对象是为人类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个人。该学位的授予, 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严格审核。自1983年首次授予以来,三十年中被授予者有数学大师陈省生、菲尔兹奖得主数学家丘成桐、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丁肇中、李政道、 比尔 · 盖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鉴于Uffe Haagerup在数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 由菲尔兹奖得主和全球多位院士提名, 华东师范大学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申请并获准授予Uffe Haagerup教授名誉博士学位。这也是华东师范大学30年来首次授予全球知名学者名誉博士学位。

在林华新教授的主持下,算子代数中心形成了教授、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研究方向配合、年龄结构完整的研究团队,其中由林华新教授引进的王航教授、 王勤教授、紫江优秀青年学者Sayan Das已成长为华东师范大学算子代数研究团队的中坚力量。在林华新教授的带领下,算子代数研究中心现有王航教授、王勤教授、 紫江优秀青年学者Sayan Das三人,博士研究生九人,博士后Georgii Makeev、Javad Mohammadkarimi两人,研究范围涵盖了C*-代数分类、大尺度几何与Novikov猜想、 指标理论、高指标理论与Baum-Connes猜想、von Neumann代数与遍历理论等算子代数与非交换领域的核心问题。除中心内部的人才队伍建设外, 华东师范大学算子代数中心也持续向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研究院输送优秀的青年学者,其中Yoshiyasu Fukumoto、 L. Santiago Moreno、Valerio Proietti、Hutian Liang、牛壮、贺卓丰、李辉、张远航、尤超、张建国、周大鹏、王智拓、龙波涛、钱文华、王青、 李志强等出站后目前任职于国内外多所高校,如奥斯陆大学(University of Oslo)、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南京科技大学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此外,在林华新教授的倡议之下,算子代数中心从建立之初就注重与国内外学术界的沟通与交流。于2018年成功举办了第29届国际算子理论及其应用会议(The 2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Operato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吸引了八十余国的算子代数与非交换几何学者参与。除此之外, 算子代数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丰富的学术活动。每年的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算子代数中心都会举办相应的春季与秋季活动,而中心的夏季活动则是算子代数国际会议 “Special Week on Operator Algebras”,自中心成立以来每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算子代数中心举办,至2025年5月已成功举办了19届。

林华新教授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后,仍心系中心的发展。在向算子代数中心捐款,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积极促成华东师范大学算子代数中心与国际著名数学家, 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组建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SIMIS)开展合作。2024年度以及即将举办的2025年度的算子代数国际会议“Special Week on Operator Algebras” 都将与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SIMIS)以及上海数学中心(SCMC)联合举办。 这一联合协作将进一步提高算子代数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并加深华东师范大学与国内知名高校与研究院的合作。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