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界与教育界的奇葩

—— 上海市民办侨华高级中学纪实

王西靖   陈贻恩   黄丽萍

40年前,邓小平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为全国人民放飞梦想提供了一个圆梦的平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华东师大侨联的数百名归侨、侨眷受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启示和鼓舞,决心为改革开放办实事,争做弄潮儿。

兴学治国

我们能办什么实事?怎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就颇费周折,后来我们发动大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取得了共识,最后决定办一所学历制的中学,我们的依据是:

第一,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时代召唤人才,党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上世纪90年代初,迎来了适龄青少年的入学高峰,而公办教育出现了缺口,供不应求,因此国家提出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鼓励社会各界,利用民间资源申办民办学校。社会发展的需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时不我待的良机。

第二,依托华东师大优厚的教育资源,华东师大是全国的教育摇篮,在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和教育专业水平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几所附属中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经验和师资。

第三,传承和弘扬爱国华侨兴学治国的优良传统,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陈嘉庚倾尽家产办教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习近平总书记 “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我们办学就是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去圆“兴学治国”、“民族复兴”之梦。

大家果断决策,热情高涨,立即行动,侨联责成王西靖、陈贻恩、黄丽萍三位发起人同另外几位委员组成筹备组,着手筹办。1992年5月,校侨联在办公楼小礼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宣布创办侨华学校,1993年3月,普陀区教育局领导实地考察办学条件,得到认可并口头同意,后于6月2日正式批复,同意华东师大侨联申请举办侨华学校。1994年11月23日,市教育局51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上海市民办侨华中学,学制为高中三年,可以跨区招生。”同时发证登报。侨华学校名称,更改为上海市民办侨华中学,至此,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普陀区第一所民办中学在华东师大数学馆正式挂牌了,与此同时,华东师大侨联创办的另一所非学历制的侨华进修学校,也被批准成立。

1

常务董事会议讨论两校发展规划

左起:冷家瑞 陈贻恩 王西靖 王鸿仁 黄丽萍(王鸿仁原来也是华东师大数学系教师,后调任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时任侨华董事会副董事长、侨华中学校长)

2

全体教职员工

艰苦创业

办学校要有校舍、教师、教育仪器、实验室等多种教学设备,还要有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这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怎么办?这时华东师大、上海市侨办、上海市侨联、上海市教委、区教育局各级领导和华东师大有关院系向我们伸出了援手,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上海市侨办和侨联,赞助3万元开办费,让我们先办注册,后来校侨联集资150万元,最后完成注册手续。1993年7月开始招生,从中考落榜生中,招收了80余名学生,师大为我们提供了教室、实验室和运动场地,图书馆还给全体侨华学生发了借书证,让我们共享资源,学生们自豪的说“我们享受了大学生的待遇”。第二年,区教育局把一所空置的幼儿园租给我们,经过装修改建(后扩建)后,8月底迁入新址,学校硬件有所改善,仍不达标,但凭着我们过硬的软件,学校还是办得风生水起。短短几年,就饮誉教育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何声武教授等人将侨华中学誉为侨界和教育界的一朵奇葩。

3

全国政协会员何声武教授为侨华中学题词

侨华这朵奇葩越来越艳,原来的“花盆”显得小了,区教育局提出,给我们换一个“大花盆”,当时正好怒江中学迁校,教育局就把怒江中学留下的校舍租借给侨华。从此,我们便甩开膀子,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20个春秋的实践告诉世人,侨华中学办得很成功,它为民办教育,摸索了一条新路子,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1. 建立一个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心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以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董事会。董事会要负责学校的全面发展规划,筹集资金,监管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实施,它是一个领导、监管和决策机构,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 选择一个具有丰富教育经验,有领导能力,务实苦干的校长,并由他组建学校的行政领导班子,校长要明确,我们是办教育,不是开学店,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坚持勤俭办学,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3. 教育在于育人,育人必先立德,必须重视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针对民办学校生源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特殊措施,在全市中学中首创专职班主任制度,我们精心选聘政治热情高、有德育教育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专职班主任,并会同党、团、政工干部,组成一支德育专职队,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

4. 学校要以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队伍建设成了关键,民办教育机构给我们有了自由选聘教师的更大空间,我们招聘教师的原则,一是学科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二是教学经验丰富,特别是好生差生都能教的老师;三是师德好,教学态度认真。20年来,我们不断的从各重点中学招聘了几十位退休的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组成了一支职称高、业务能力强、师德好的明星师资队伍,为办好学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为上海市侨界的唯一一所学历制高中,华东师大侨联对侨华的申办、建立、教学、管理都付出了心血。校侨联派出的王西靖董事长、陈贻恩副董事长、黄丽萍常务董事等是侨华中学董事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忘我的工作,只做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得到了侨界和教育界的一致好评。

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风貌

4

在教室

5

在操场

6

在舞台

7

在田间

8

在工厂

9

在部队

10

入团宣誓

13

学生入党审批会

12

首届高中毕业班师生合影

完美谢幕

侨华中学办学20年,硕果累累,为国家培养了几千名合格的毕业生,其中近3000名升入各类高校,升学率名列普陀区前茅。学校于1997年建立了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展了30名学生入党,其比例之高也居于普陀区中学之首。历届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的多门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佳绩。每年都有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毕业生,其中2002年毕业生张海晨,以高分考进同济大学后,三次获得德国大学生最高奖——总理奖和总统奖,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万钢亲自陪同到德国领奖,她为侨华中学、同济大学赢得了荣誉。 侨华中学的毕业生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在社会上的其他岗位,都表现十分出彩,受到大家的青睐。优秀的学生是优秀园丁精心培育的结果,侨华有不少的教师被区里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获得园丁奖,学校也获得了上海市第七届侨代会 “表扬集体”的嘉奖,还多次被政府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和社会力量办学的4A级单位,侨华中学办出成绩,办出特色,办出人才,受到广大家长的交口称赞,在社会上享有相当的信誉。

14

侨华中学02届毕业生、同济大学学生张海晨同学(左四)与同济大学万钢校长(左三)在德国总理府出席领奖新闻发布会

本世纪初,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人口结构的原因,导致生源大幅度降低。高中教育出现了供大于求,侨华招生计划做了较大的调整,原来每年招四个班,每班50多人,现在区教育局只给招两个班,每班30人的指标。我们学校的经济收入也随之大量减少,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难境地,经济上难以为继,主办单位无力支持,主管单位也没赞助,学校很难再继续办下去,董事会经过慎重研究,最后决定向主管部门申请停办。2013年,侨华中学就在一片赞扬和惋惜声中完美谢幕了!短短的20年,它用浓墨重彩在上海的华侨史上和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花虽凋谢,其香犹存。民办教育的初心未忘,使命尚在,它将会紧跟改革开放的潮流,永无止境的继续前行。

(作者王西靖原是华东师大数学系、计算机系教授,时任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华东师大侨联主席、侨华董事会董事长;作者陈贻恩时任华东师大出版社副社长、华东师大侨联副主席、侨华董事会副董事长;作者黄丽萍时任华东师大数学系副系主任、华东师大侨联常委、侨华董事会常务董事、侨华中学副校长)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