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基地班
数学专业是华师大国家理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个基地之一。
数学系理科基地班培养目标是造就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和中等学校数学骨干师资,以及基础数学方向的高水平研究人才。与此目标相适应,基地班在学制、课程和教学等方面均采取了特殊的规划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
学制
实行"本科-硕士-博士"三组两段中期优选制,即本科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统一课程,拓宽基础,三年级分流,年末进行选拔,通过考试者提前一年选修硕士学位课程,并在本科毕业后直升硕士研究生。硕士阶段第一年不分专业方向,第二年进行博士资格考试,通过者直升攻读博士学位,并从第三年起享受博士生待遇,其余硕士生读完三年按期毕业。
二、
课程
以强调基础、体现专业特色、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组织以博士生导师和教授领衔的课程改革小组,对原有课程体系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
基础课 进一步突出现代数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削减以至完全舍弃那些陈旧古老的内容,并充分体现数学个分支之间的紧密联系,力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辩证数学思维,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专业必修课包括:微积分、高等分析、高度代数、普通物理、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抽象代数、高度几何、微分几何、概率统计、实变函数和拓扑学等。
2、
选修课 与基础课相呼应,从二年级开始指定学生选修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微分流形、泛函分析、数理议程、数学建模、常用统计方法、计算方法、数理经济、图论、现代控制理论、运筹学、组合数学、网络优化、数学教育学、数学哲学与数学史、数学测量与评估、数学教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对于人文领域的学科,也要求学生至少选修3门以上的课程。
3、
实践课 数学系在上海的15所重点中学和3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固定的实践基地,每年下半年指派老师带领四年级学生开展为期6周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为生熟悉社会环境、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4、
技能课 基础班将计算机应用初步、C语言和大学英语(1-4级,为期两年)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并逐步开设PASCAL
、MAPLE 、MATLAB 等高级语言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开发、日语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使用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数学系特地组织专家教授编写了相配套、有特色的新教材,我系编写的《数学分析》教材曾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教委重点教材。
三、
教学
数学系对基地班的教学和培养贯彻了以下4条原则:
1、
实行首席老师制和导师制,经华东师大验收,数学系已有23门主干课程获得规范化合格证书,在此基础上对基地班的5门主要课程推行首席老师制,遴选功底扎实、授课经验丰富的老师挂牌教学;选拔基地班中的优秀学生组成重点班,施行高规格教学,为学生配备业务强、素质高的导师,进行日常的指导和熏陶。
2、
注重能力培养,对重点班学员采用粗放式的授课方式,重点内容精讲精练,辅助内容提纲挈领,补充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外时间举办兴趣小组、数学竞赛和专题讲座。
3、
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选派置身于数学研究最前沿的博士导师和教师为重点班学生传授基础课,请某一领域的学者担任其他领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充分领略到各个数学分支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辅相承。
4、
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积极引进辅助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提高单位时间的授课量。华东师大数学系这几年招收学生人数有大幅度提高,
去年招收学生280余人,今年招收学生310余人。
现共有在读学生950人(其中本科学生82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30人)。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
95 人,具有高级职称者为55人,博士生导师 11 人。数学系在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等领域均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数学系设立国际理科基地班以来,获得了充足的经费支持,教育部每年拨款6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使数学系的现有设备条件达到了较高水准: 应用数学实验(1)室配有奔腾III至强系列服务器8台、奔腾D双核服务器1台、奔腾4HT微机80台,另有70台计算机(在教研室)为E-mai1终端并与国际互联网络联通;应用数学实验(3)室(闵行校区)配有奔腾4HT微机60台;配合投影仪、多媒体教学播控软件、IC卡身份验证系统和无线扩音系统等设备,目前我系已将应用数学实验室建成容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生自由上机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同时,在理科大楼、老数学馆、闵行校区数学馆等多个教学楼内我们设置了配备有实物投影仪、光学投影仪、数字式投影仪、微机、笔记本电脑以及专业音响设备的多功能报告厅。 数学系资料室和阅览室收藏有国内外专业图书5000余册、专业期刊杂志100余份。今后,数学系将扩建,进一步改善资料室,使其成为一个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的藏书和阅览场所。
|